`
从此醉
  • 浏览: 1034371 次
  • 性别: Icon_minigender_1
  • 来自: US
社区版块
存档分类
最新评论

访谈录:中国的软件业需要悟道

 
阅读更多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 记者:目前,随着中国IT业的发展,国外IT企业对中国IT业也越来越重视,能否简单介绍一下目前中国外包情况?

陆其明:近几年,中国IT业的发展确实比较快,特别是软件行业。你可以看到,全国各地都在建软件园,各级政府对软件企业也都有政策倾斜。软件企业的发展如同雨后春笋一般。遗憾的是,国内众多的软件企业中,很少能制造出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拥有广大用户群的软件来。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土壤”问题——国人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意识不够。很多人都没有花钱买软件的习惯;企业做出来的软件没人买,那何以为继呢?于是,很多软件企业做起了含金量不高的定制项目,做起了软件外包。看一下前不久刚刚统计出来的数据吧:中国软件外包2008年第3季度的规模已经达到45.3亿人民币。看起来,中国的软件企业活得还不错。也很有意思,您的问题里没有提软件,而直接提到了“外包”;看来在中国,软件就等同于外包了J 中国的软件有了规模,但我认为中国离软件强国还有很远的距离。

2. 记者:您目前在哪家公司就职,在公司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陆其明:我目前在速尼软件(上海)有限公司工作,担任Qflix部门的工程经理一职。速尼是一家美资企业,专业从事多媒体内容的制作、管理、娱乐等软件的开发,在欧美享有良好的声誉。好莱坞的很多DVD都是通过我们公司的高端软件制作完成的!而公司的使命,更是要把好莱坞的娱乐体验带进千家万户寻常百姓的家中。再说说我所在的Qflix部门吧,这是一个新成立的部门,主要从事按需生产DVD的产品研发。听说过“长尾理论”吗?我们的产品能使这个理论在DVD消费领域变成现实。市场前景很不错哦,很有革命性!我本人主要负责中国这边的研发工作,以及相关的项目管理、沟通和协调。

3. 记者:在一个项目中常常会遇到怎样的问题?

陆其明:建一栋房子是一个项目,造一架飞机也是一个项目,但我们这里只说软件项目。软件项目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实在太多了:需求不清,需求经常改变,设计不合理,人员不够,人浮于事,计划太紧,代码太乱,毫无流程或者流程混杂,沟通不畅,软件Bug太多……任何问题处理不当,结果都可能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给客户符合他们的需求、达到他们的质量要求的产品或服务。那就是项目失败!

4. 记者:如何提高一个项目的开发效率?

陆其明:一个项目能否成功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且各个项目有各个项目的特点,不存在统一的、放之四海皆准的、能确保项目高效成功的方法。但总体来说,人才是第一位的。我们国内不缺高素质的软件人才。再则软件流程也很重要,国内软件企业在这方面很薄弱,不过即使是国外的企业也不见得个个都很强。再则就是沟通,因为沟通永远都是个问题。再则……人才、流程、沟通,不分先后顺序,个个都很重要,个个都大有可为之处,做好了都能提高项目的开发效率。但是,迄今为止,没有哪个方法能够彻底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哪怕你采用最近几年很流行的敏捷软件开发过程。软件行业里有句名言,叫做“软件开发没有银弹”。因此,我认为,在项目实践中不必刻意去套用一种“完美”方法,而在项目过程中建立起一个持续反馈、自我改进的机制才是最有价值的。

5. 记者:作为一个项目管理者,您是如何建立一支高效的软件团队?

陆其明:这是每个管理者都关心的问题。毕竟,谁不想拥有一支骁勇善战、能够百战百胜、建功立业的团队呢?!当然,为了建立一支高效的团队,有很多技巧可以应用。但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要提高我们管理者自身的素质。那就是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难吗?其实一点都不难,你只需要做好下面两件事:(1)确保你的团队能够正常开展工作;(2)把你的团队成员真正地当人看,而不是只把他们看成是资源。(呵呵,这些我也是从《代码之道》一书中学到的J

6. 记者:我知道您最近翻译了一本软件职场方面的专著,书名叫做《代码之道》,在市场上这方面的图书并不是很多,能谈谈您对这本书的感受吗?主要针对读者人群有哪些?

陆其明:是的,我前段时间翻译了一本叫《代码之道》的书。虽然书名里有“代码”,但书的正文中没有出现任何一行代码。这本书阐述的是“道”,软件之道!我还要说的是,我太喜欢这本书了;不是因为我是这本书的译者,而真正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本身。这本书太贴近现实了,非常有启发意义——如果你把书中的“微软”换成你所在公司的名字,把“Windows”、“Office”换成你所在公司的产品名字,你会发现,整本书好像就是在说你们公司的自己事一样。说的是事,讲的是理,悟出的则是道。太精彩了!

《代码之道》适合所有软件从业人员阅读。这本书,管理人员读起来会更有味道;但被管的人读一读此书,同样能够受益匪浅。我写过四本书,翻译还是第一次。不管我的翻译功力多么稚嫩,也顾不上“王婆卖瓜”之嫌,我真心向大家推荐《代码之道》。

7. 记者:这本书给你感受最深是哪个部分,为什么?

陆其明:说起感受最深的部分,我想应该是那些关于“管理”的篇章吧。这包括了第1章的“项目管理”和第9章的“人员管理”。原因可能是因为这些话题比较贴近于我现实的工作。我是做技术出身的,管理对我来说存在着天然的障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技术注重的是细节,而管理注重的是大局。技术出身的管理者一不小心就会陷入过于关注细节的泥潭,也就很难真正地把管理工作做好。因此,管理对我来说是个挑战,是一个需要我不断提高的领域,也是我目前的兴趣所在。通过阅读《代码之道》,我对如何克服管理上的障碍信心更强了。当然,我并不是在贬低这本书的其他部分。每个读者的知识框架是不一样的,各人有各人的实际情况。如果你对软件过程改进比较感兴趣,那第2章会比较符合你的胃口;如果你对效率很看重,那第3章定会让你大受启发……总之,大家见仁见智,各取所需吧!

8.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目前又是一轮企业招聘的时节了,希望您能谈谈应届毕业生在职场上应该注意什么,或者说给他们提一些建议吧?

陆其明:时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都在削减开支。一大批企业倒掉了,或者开始裁员,同时也停止了招聘。因此,我认为眼下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2009年可能还会更加严峻。至于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可能还要更难一点。因为大部分应届毕业生都是白纸一张,他们最缺乏实战经验,而这跟企业的用人条件是背离的。遗憾的是,很多应届毕业生还自我感觉良好,做起事来却是眼高手低。结果呢?他们对企业创造不了什么价值,难怪一些企业订下潜规则:“绝对不招应届毕业生……”但谁不是从应届毕业生过来的呢?作为过来人,我能给出的建议是:要认清当前的形势,认清自我的情况,始终保持一种谦虚、学习、积极向上的心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兢兢业业把事情做好。没错,应届毕业生年轻、思路开阔,但企业支付给员工薪水不是因为员工的能力,而是因为员工给企业创造了价值,也就是为企业做出了贡献。能力和贡献之间并不是直接的等号关系!要经常问问自己,你对企业的价值何在呢?如果说个人能力是进入企业的敲门砖,你在工作中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那在一个企业工作达到一定级别之后,你会发现,个人的智力和行动的速度对职业生涯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已经不再明显。这时候,你的沟通技能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就显得非常地重要。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分享到:
评论

相关推荐

Global site tag (gtag.js) - Google Analytics